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
索引号: | ZDDBG224310 | 发文字号: | 陕交函〔2016〕1177号 |
发布机构: | 厅建设处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名称: |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 | ||
主题分类: | 陕交函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7-03-10 |
省高速集团:
你公司《关于国家高速公路银百线(G69)陕西境安康至岚皋(陕渝界)公路控制性工程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请示》(陕高速字〔2016〕101号)及该段修编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预算均收悉。为贯彻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及省委、省政府“稳增长、促投资”有关决策,促进全省及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同意国家高速公路银百线(G69)陕西境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函》(陕发改基础函〔2016〕1277号)精神,经审查,对K27+933~K40+914段控制性工程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
本段路线起于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南侧(K27+933),止于岚皋县佐龙镇长春村北侧(K40+914),路线全长12.981公里。
二、技术标准
本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整体式26米、分离式13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1/3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余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三、路线
本段路线起于何家寨隧道进口(K27+933),设特长隧道穿越山梁后进入岚河,沿岚河设纵向特大桥至花坝村,设隧道穿越山梁后,继续沿岚河设纵向特大桥至长春村,止于长春隧道出口(K40+914)。
路线设计基本贯彻了初步设计评审会精神,原则同意在初步设计基础上优化后的路线布设和采用的平、纵面技术指标及平、纵配合设计。
四、路基、路面
(一)路基横断面型式及组成
同意整体式路基横断面布置采用:中央分隔带为2.0米,左侧路缘带2×0.75米,行车道为2×2×3.75米,硬路肩2×3.0米(含右侧路缘带2×0.5米),土路肩2×0.75米。
分离式路基横断面布置采用:左侧土路肩0.75米,左侧硬路肩1.0米,行车道为2×3.75米,硬路肩3.0(含右侧路缘带0.5米),土路肩0.75米。
原则同意路基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设置路缘石。相邻桥、隧道之间的路基长度小于100米的路段,其间采用C25现浇混凝土封闭,设置防眩板;长度大于等于100米的路段,其间培种植土,栽植防眩树木。
原则同意公路用地宽度采用:路堤边沟外边缘以外1米,路堑坡口外侧或堑顶截水沟外边缘以外1米。
(二)一般路基
原则同意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0米路段,路堤边坡采用直线型,边坡坡率为1:1.5。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0米路段,8米处设置2米宽变坡平台,上部坡率1:1.5,下部坡率1:1.75。
原则同意路基填料采用隧道弃渣、路基挖方中硬质石渣填筑。
原则同意土质挖方边坡,边坡坡率1:1~1:1.5。石质挖方边坡采用台阶型,每级边坡高度8米,平台宽度3米,边坡坡率根据岩石风化程度采用1:0.75~1:1。
(三)特殊路基
原则同意H17滑坡、B28、B29、B30崩塌采用设置抗滑桩、抗滑挡墙、锚索框架等支挡防护。施工过程中做好滑坡、崩塌的动态设计和施工监测,确保施工、运营安全。
(四)路基防护
原则同意路基防护工程按照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植草护坡、拱形骨架护坡(骨架内培土、植草绿化)、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窗孔式护面墙、锚杆(锚索)框架梁等综合防护措施。
实施中应加强防护工程质量监管,做好防护工程之间及与相邻工程的衔接。
(五)路基排水
原则同意路基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纵向涵、渗沟、仰斜排水孔等相结合的综合排水方案,实施中应做好各设施之间的相互衔接,确保排水系统通畅。
(六)弃土场
原则同意弃土场选择利用坡面支沟或局部沟道闲置的荒地进行堆弃,设计考虑了相关排水、防护、植被恢复及复耕设计等因素,执行了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符合环评报告要求,原则同意其设计。
实施中应加强弃土场施工监督管理,做好排水、防护、植被恢复及复耕等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五、桥梁、涵洞
本段共设桥梁6857米/3座(全幅,下同),占路线总长52.82%。其中,特大桥6640米/2座,大桥217米/1座。桥梁总体设计合理,桥型选择、桥孔布设基本合理。
原则同意本段特大桥、大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30米、2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门架墩,柱式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梁与S207交叉段落,应优化桥跨布置和墩柱型式,做好施工保畅及桥墩防撞设计,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和现有道路运行畅通。
实施中应高度重视岸坡防护,根据岸坡陡缓程度、岩土结构及稳定情况以及施工期坡面破坏程度等因素,按照动态设计要求,合理采用防护、支挡措施,及时进行岸坡防护,确保岸坡稳定和桥梁运营安全。
六、隧道
本段共设置特长隧道5949.5米/3座(全幅,下同),占路线总长45.83%。其中,何家寨隧道长4168米,花坝隧道长952.5米,长春隧道长829米。隧道总体设计合理,基本执行了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一)原则同意隧道主洞建筑限界采用:净宽-11.0米(0.75米检修道+0.75米左侧侧向宽度+2×3.75米行车道+1.0米右侧侧向宽度+1.0米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0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圆。
(二)原则同意隧道停车带内轮廓建筑限界:净宽-14.0米(0.75米检修道+0.75米左侧侧向宽度+2×3.75米行车道+1.0米右侧侧向宽度+3.0米紧急停车带+1.0米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0米;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圆,紧急停车带长度为50米。
(三)原则同意车行横洞采用净宽4.5米,净高5.0米的曲墙式断面,车行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60°,其底面与主洞路面平齐。人行横洞采用净宽2.0米,净高2.5米的曲(直)墙式断面,人行横洞与行车方向夹角为90°,其底面与检修道盖板顶面平齐。
(四)原则同意隧道支护方案。
洞口段超前支护采用注浆管棚,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拱支撑、喷射混凝土;Ⅴ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注浆小导管,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筋网、钢拱支撑、喷射混凝土;Ⅳ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注浆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筋网、钢拱支撑、喷射混凝土;Ⅲ级围岩初期支护采用径向系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12~28厘米。
隧道二次衬砌洞口加强段、V级围岩浅埋段、V级围岩深埋段、断层破碎带段、车人行横洞交叉加强段、Ⅳ级围岩较差段、Ⅳ级围岩紧急停车带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45~50厘米。其余均采用素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35~45厘米。
原则同意隧道V级和Ⅳ级围岩软岩区设置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仰拱。
(五) 原则同意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处治措施。施工中应严把防排水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施工工艺、工序,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应做到隧道内排水畅通、防水可靠、不渗不漏、基本干燥,确保隧道运营安全。
(六)隧址处地质复杂,断层破碎带较多,实施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强化动态设计管理,合理确定支护参数,优化监控量测方案,完善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发育地段的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管理及工序控制,确保施工安全。
(七)加强隧道洞碴的综合应用,符合路基、路面使用要求的隧道弃碴应尽可能用作筑路材料。
(八)原则同意隧道装饰按照简单实用的原则采用防水涂料装饰。
七、预算
控制性工程施工图设计预算在安康至岚皋(陕渝界)施工图设计批复时一并批复,请你公司严格把关、认真核算,合理确定施工招标限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请据此批复,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厅《关于陕西省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沿线水资源保护,严格落实“五化”实施方案,加强工程管理,强化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资,确保年内如期开工建设。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6年12月7日